山西眉戶又稱曲子,由山歌、小調、情歌等民間歌曲聯(lián)結而成,屬聯(lián)曲體戲曲音樂。眉戶素有72大調,36小調之說,實則達100余種。初的伴唱樂器僅有三弦與四頁瓦。過渡為舞臺戲曲音樂后,相繼加進板胡、笛子、二胡、底胡、揚琴、大小提琴、琵琶、黑管、雙簧管、長笛等。打擊樂加進鼓板、刺板、梆子、鑼、鈸等各種樂器。
起源于陜西省的眉縣、戶縣,清嘉慶、道光年間傳人本區(qū)(一說是明代即傳人本區(qū))。由“清唱”(俗稱“地攤子”)藝人吳小寶等搬上舞臺演出。本區(qū)13個縣(市)均頗流行。眉戶曲調豐富,有72大調和35小調。搬上舞臺初期,演出劇目多為小生、小旦和小丑扮演的小戲。
藝人在演出過程中,不斷吸收、借鑒蒲劇的音樂和表演手法,逐步發(fā)展為能夠表現(xiàn)歷史故事題材的戲曲劇種。新中國建立之初,組建起運城專區(qū)眉戶劇團,以演歷史劇目為主,后運城與臨汾地區(qū)合并,劇團改稱晉南地區(qū)眉戶劇團。
演出劇目有《柳毅傳書》、《張羽煮!贰ⅰ度M士》等。主要演員有楊海生(須生)、程根虎(小旦)、衛(wèi)本善(小生)等。1957年臨猗縣眉戶劇團成立。該團自建團至今40多年來,一直堅持編演現(xiàn)代戲,被譽為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的一面旗幟。演出劇目有《梁秋燕》、《澗水東流》、《一顆紅心》等,《澗水東流》和《一顆紅心》先后被搬上銀幕。主要演員有任洪、李英杰、張俊芳、范琳、郭高計等。
運城是中國古文化的搖籃,文化藝術光輝燦爛,源遠流長。有多次出訪國外引起轟動的絳州鼓樂:有上下飛舞,左旋右轉的民間花鼓;有參加亞運會開幕式名揚海外的絳縣飛龍;有爬高滾球的文武獅子舞;有奇罕驚險的高蹺;有造型優(yōu)美、巧奪天工的抬閣、背閣;有飛光流瑩、壯觀迷人的河津轉燈。
有多次赴京演出的山西“四大梆子”之一蒲州梆子和深受觀眾喜愛的眉戶;有做工精巧、食色鮮艷的面塑“河東花饃”;有獨具魅力、生動逼真的民間剪紙、刺繡;有在天寒地凍之時赤腳露背的永濟長旺“背冰”等等,使游客大開眼界。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運城的聞喜縣有座世界聞名的“中華宰相村”。宰相村坐落于聞喜縣的禮元鎮(zhèn),距縣城25公里。它以歷史上聲名顯赫的裴氏家族的人文歷史資源和新建的一系列景觀,于1995年農歷三月三,正式向海內外游客開放。運城是各山西旅行社主推的山西旅游線路。每年都有許多中外游客來此觀光旅游,感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